监控成为焦点:曼海姆模型向公民发出警报!
自 2018 年以来,曼海姆一直在测试人工智能支持的监控摄像头以进行行为分析。有关安全和数据保护的讨论不断升温。

监控成为焦点:曼海姆模型向公民发出警报!
一个令人兴奋的视频监控试点项目目前正在曼海姆进行测试,该项目已经在其他城市引起了很大的轰动。三十多岁的女性斯文贾在城里漫步时,注意到集市广场上有几个监控摄像头,这些摄像头不仅在拍摄,还分析她的行为。曼海姆总共安装了 70 个摄像头,其中 46 个使用智能软件来识别运动模式。监控设备将人变成简笔画,并记录拳打脚踢等动作,甚至攻击性姿势。据 netzpolitik.org 报道,所谓的“曼海姆模型”自 2018 年以来一直活跃,旨在记录犯罪和“正常”情况 行为。
曼海姆警察指挥和情况中心进行监控,一旦发生可疑活动就会发出警报。特别之处:录音至少可以保存 72 小时,如果与警方相关,甚至可以保存长达 28 天或更长时间。尽管存在安全问题,曼海姆居民的情绪却很复杂。一些公民感到更安全,而另一些公民则对监视持批评态度。
安全与技术
内政部长托马斯·施特罗布尔和市长克里斯蒂安·斯佩希特提出的行动计划中,视频监控被讨论为曼海姆加强安全战略的一部分。目前该市安装了68个监控摄像头,其中10个具有人工智能。这些人工智能摄像头经过编程可以检测某些动作,从而可以向警方发出警报,例如 SWR报道。该计划是在2026年底之前不断增加人工智能设备的数量。此外,新的法律意见应确保监控的法律基础,这可以进一步使其使用合法化。
安全当局强调,技术不断学习,误报数量正在减少。然而,人类警察在分析视频后继续决定是否积极干预。自 2023 年 12 月起在市中心部分地区设立武器禁区也表明曼海姆注重预防,尤其是在周末晚上。
全球视野
超越城市范围也令人兴奋:柏林数据保护公司 heyData 的一项研究表明,视频监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同的维度。北京有超过80万个摄像头在使用,而在伦敦,大约有100万个摄像头监控,每平方公里大约有600个摄像头的密度。然而,对于德国城市来说,公共摄像头的数量相对较少,因为严格的数据保护准则(例如 GDPR)适用,这会带来许多限制,如 ComputerBild 所述。这些差异表明监控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社会背景。
随着关于正确使用监控技术的讨论不断进行,很明显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紧迫,安全方面和数据保护都必须得到认真对待。曼海姆模式可以作为其他城市采取类似方法的典范。但问题仍然存在:需要多少监视才能确保安全而不陷入监视状态?